(视觉中国/图)
郭严隶是内蒙古赤峰籍作家,精进勤勉,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近日,她将历时八年完成的新作长篇小说《万古暖阳》寄来,读罢一时感触良多。
《万古暖阳》通过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近乎百年的情感纠葛、生活流衍,透着浓浓烟火味儿的故事,探询、演绎称誉中华文明源头的古老典籍《易经》义理,及其漫漫几千年绵延的根脉,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比拟的力与美,呈现爱与真理的无坚不摧、不可战胜。
【资料图】
《万古暖阳》描述的是中国塞北大山深处一座名为星河谷的山谷里,一群人近百年的生活变迁(从1920年代一直写到2020年代)。主人公谭春阳是星河谷里惟一的节孝牌坊人家后代,家境贫寒的他在21岁这年于一次临时替演地方剧《塞曲》中主角偶然的机会,与富家小姐白星昱一见钟情,得到白星昱深情所赠的一枚金指箍。想娶星昱小姐为妻的痴心支使下,他去居住地河对岸的谷原里最大地主孟家扛活以求赚取本金做买卖发家。
务工期间,谭春阳为解闷唱《塞曲》,引来了孟家二少爷孟千秋,两个同龄人言语相投,一时成为知己,孟千秋把谭春阳从磨油坊调来自己书房做伴读,他教会谭春阳使用《康熙字典》,圆了谭春阳的读书梦。
由谭春阳佩戴着的金指箍,孟千秋知晓白星昱的美貌,不禁跑去偷看,也一见生情,孟家即央媒婆去白家求亲,连番遭拒后,孟千秋猜知白星昱拒绝自己是因为心里有了谭春阳的缘故,对谭春阳横生怨恨,谋夺金指箍不成后怒设毒计,栽赃诬陷谭春阳偷了他家大烟膏,喝令家丁剁掉了谭春阳左手四根手指,如愿得到了金指箍。报应随即而至,次日外出归来的孟老爷得知真相后令孟千秋归还金指箍,遇抗拒后,烈怒之下抓起玉如意狠狠砸过去,使逆子额头就此留下一道丑陋疤痕。
谭春阳和孟千秋反目成仇,开始了敌对的人生。谭春阳虽然也深怀有恨,但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从没有报复或加害过孟千秋,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因为他的存在,孟千秋的愿望一次次落空,致因并不在他,都是生活的导演结果。孟千秋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尤其接受不了二十年后谭春阳与白星昱终成眷属这件事,对谭春阳的怨恨与日俱增,抓住一切机会打击损毁谭春阳以泄心头之恨。
人生的后半场,因缘巧合,孟千秋的二儿子孟宝琦与白星昱的小女儿谭如华互生情愫,孟千秋知情后,竟动念利用二儿子破坏谭春阳和白星昱生活的安宁,甚至妄图伺机圆成旧梦。经他一番恶意操作,孟宝琦和谭如华读初三时陷入热恋,一朝秘事曝光,双双辍学,谭如华遭母怒而关禁,两青年陷入悲催生死恋。最终孟千秋“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没能搅到谭春阳和白星昱的幸福,却使自己的小儿子知晓一切后愤然远离,去做了谭白二人的上门女婿。
借当县长秘书的大儿子之势,孟千秋一时俨然重拾了早年当地主的风光,他频频打压谭春阳,令其饱尝了步步绝境的生存况味,竟致生计遭到威胁,为筹备二女儿的孩子们成长读书所需费用,谭春阳一朝不得已选择去备受孤苦劳累承包开垦远离人烟的盐碱沙漠地带西大沙,谱写了一段颇具“绝处是风景”意味的人生传奇,由在这里的八年奋战,他得以财富翻身,欢喜悟道。
晚景来临,孟千秋的人生再度反转,他的大儿子突遭车祸离世,老伴不久也病故,备受打击下生命萎顿了的他,一朝突患脑溢血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在身侧照料。
情势推演,竟是谭春阳毅然挑起了这副照顾他在人世最后一段生活的重担。谭春阳为了俩外孙儿在城里学校所受的教育不遭中断,而说服自己放下毕生纠结执念,做了这般牺牲。
作品里最感人的场景于是出现,谭春阳用自己觉醒者的一股真爱暖意逐渐融化了孟千秋心中的千载寒冰,使这个几乎坏事做绝原本难免堕入地狱的人,在一番深刻忏悔之后获得救赎,最终也拥抱了生命觉醒的光明。
在谭春阳细致贴心的照料下,孟千秋安适地度过了最后五年时光,在一个秋日下午,他将珍藏了五十多年的金指箍还给谭春阳,在融融阳光下,在谭春阳所唱《塞曲》吉祥的歌声中,含笑而逝。
美好尤其体现于谭春阳用爱化解了与自己一辈子对头孟千秋之间的怨隙,谭春阳的一生经历成为爱的教科书。
在《万古暖阳》里,郭严隶借助人物的言语心思,对《四书》里《大学》的开篇章句,和《道德经》里《道篇》的开篇章句,分别予以阐释。她从自己生命中提炼出感言:“真理就在人类文化里,只要各种文化都沿着正确的路径回归到源头处,就会看到它在那里熠熠闪耀,那是一个共有的光点。换句话说,只要将衍流而来的各种文化的根本典籍都做出正确解读,就会看到,任凭文字和语言五彩纷呈、种种不同,其所阐述的,在究竟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书里有关学习运用“心殇为殇”“安住当下”等口诀式词语,习诵《大学》《弟子规》等典籍,以调伏自己的内心;深刻认识知错、认错、忏悔等行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谨诚努力以行,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日日求新,抵达高尚精神境界;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知识与智慧的异同,以及清醒地知道人生究竟为什么刻苦读书、学习文化知识等等,都属给出具体行法的范畴。
这就犹如小说主人公给人们开拓出了路径,做出了榜样一般,照着这个样子来认识和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诸般难题或可迎刃而解。
小说主人公历经人生的酷暑、严寒,终而成为获得内心安详的觉醒者,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载体,“活成了爱本身”,活出了生命的价值。
“探询、演绎称誉中华文明源头的古老典籍《易经》义理,及其漫漫几千年绵延的根脉”,这体现的是作家的功力,因为必须真正弄通读懂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及《道德经》《四书》等传统文化代表性典籍。这种弄懂,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那类“才富五车”式的通晓经史子集,而是把现行版本中后世对于这些古老典籍所作注解的错谬之处扭正过来,也就是打破现有诸多旧思想的窠臼,超越既有认知,以全新的、正确的解读,回还经典的原本境界高度。
后世对于祖先所遗留的宝贵经典渐渐有曲解误读,偏离其旨,错会其义的现象发生。对于这种情况发生的缘由,郭严隶在后记里分析:“社会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快,诱惑越发显得普遍巨大,日新月异,裹挟其中的人心,欲不浮躁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难以做到昔日的平静,就很难识得那般的清净,于是便各在一己的层次上进行想当然的解读。”
把一切都圆融于爱的怀抱,不再有敌对、纷争,不再有冲突、仇怨,和谐友善平等互助,人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是古代经典所寄寓的期盼,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所共同追慕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图景,也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力与美之所在。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选择的,所承载的主题思想如果足够宏大庄严,其表现形式就一般正统、端庄,具有足够的载重力,这要求行文要稳,结构健朗、朴实,叙述紧贴生活,语言平易晓畅,自然素净,即我们素所推崇的“舞而不蹈”“零度叙述”境界。《万古暖阳》一书结构浑然简约、不落斧凿,叙述沉着、从容,雍然大气,语言朴素、凝练,富于张力,种种都堪与其所载之大“道”相匹配。
郭严隶对此也有思考:“最上乘的故事是描摹生活的自然态,就是人人所过着的日子,让阅读的人感觉熟悉,感觉书里所说的简直就是他自己的日常,他一下就从中找到了自己,那么他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随着书里人物们问题的解决而获得解决。一个人的心灵问题解决了,他就拥抱幸福了。”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内蒙古大学教授)
刘成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